本周,备受绿色能源行业和航运业关注的,国际海事组织IMO将于10月14日至17日在伦敦举行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特别会议,IMO 176个成员将齐聚伦敦,对“净零框架”进行最终表决。根据规则,框架正式通过需要获得《防污公约》(MARPOL)附则六108个缔约国中三分之二(出席并投票)国家的支持。在今年4月的初步投票中,已有63国投下赞成票,16国反对,24国弃权,此次伦敦会议旨在正式通过今年4月达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历史性气候监管协议。若在本周的IMO伦敦会议上,净零框架未能获得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其落地时间或将进一步推迟。
“IMO净零框架”能否通过将对绿色甲醇、绿氨等绿色船舶燃料需求释放节奏、生产端项目落地进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等产生重要影响。01 谁赞成?
欧盟于10月12日发布正式声明,明确表示强烈支持IMO的全球减排措施,呼吁成员国在下周的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会议上投票通过该框架。

欧盟委员会交通与运输总司,在10月12日的声明中指出:“欧盟支持在国际海事组织层面采取雄心勃勃的全球行动,以推动航运业去碳化并确保全球公平竞争环境。“净零框架”是航运业全球去碳化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呼吁下周IMO会议予以通过。”欧盟强调,IMO的全球减排框架是“全球规则的一部分”,只有在多边协调机制下才能实现公平与效率。声明还透露,在NZF正式通过后,欧盟委员会将重新审查现行的EU ETS与FuelEU Maritime等单边航运减排法规。此外,中国、巴西等国家也主张尽快确立全球统一减排路线图,推动产业转型。据Lloyd’s List报道,日本船东协会、比利时皇家船东协会、荷兰皇家船东协会、新加坡船东协会、英国航运商会、挪威船东协会以及丹麦航运共同签署,共同呼吁IMO于10月召开的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特别会议的关键投票中采纳“净零排放框架”(NZF),并呼吁各成员国“在伦敦创造历史”,正式通过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减碳方案。七家协会代表的船队总运力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其联合表态被业界视为对IMO推动全球航运脱碳进程的重要支持信号。国际航运公会(ICS)、欧洲船东协会(ECSA)、亚洲船东协会(ASA)、国际港口协会(IAPH)、国际燃料行业协会(IBIA)、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ITF)与世界航运理事会(WSC)等主要国际组织也共同重申支持。他们强调,框架的设计“经过多年谈判、兼顾区域差异与产业现实”,目标是在2050年前后实现国际航运净零排放,并通过一揽子经济激励与合规约束,为绿色燃料、低碳技术与人力资源的公正转型(Just Transition)提供稳定的投资信号。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MI)认为,《净零框架》对实现国际海事组织的气候目标至关重要,并全力支持其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在今年4月,各成员国又通过了旨在确保这些目标落地的监管草案。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将减排愿景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基础。甲醇生产商已做好供应准备。目前,市场上已有充足的甲醇可满足在运营船舶的燃料需求。全球范围内,超过250个低碳甲醇、生物质甲醇及电制甲醇项目处于开发阶段,预计到2027至2028年,将有大量新增产能投入使用。全球甲醇行业协会估算,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甲醇与低碳甲醇的可供应量有望达到700万至1400万吨。这一数据表明,甲醇供应链正快速扩大规模,航运业脱碳转型所需的燃料将在需要时如期供应。02  谁反对?
反对阵营质疑:框架路径不现实、不公平、不清晰、LNG等过度燃料利益方受损。10月10日,美国相关政府部门表声明强烈反对国际海事组织(IMO)即将表决的“净零框架”(Net-Zero Framework, NZF)提案,并宣布将对支持该框架的国家采取包括签证限制、港口费用、商业惩罚等在内的五项制裁措施。

事实上,距离国际海事组织(IMO)就全球首个航运碳税进行最终表决只剩几天,美国公开加码阻击。华盛顿不仅再度威胁否决所谓净零碳框架(Net Zero Framework,NZF),还把“反制清单”落到了具体人、具体船、具体旗、具体合同上:对推动“激进气候政策”的官员实施制裁;对支持NZF国家的船舶征收额外港口费用,甚至禁止其进入美国港口;对船员加签设限、提高签证费、强制复核、压低配员比例;并将惩罚延伸至政府采购、液化天然气(LNG)终端、基础设施等商业合同。巴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委内瑞拉和也门在特别会议前夕联合提交技术—经济评估文件,直指当前框架存在三大缺陷:——关键设计未明确:零或近零(ZNZ)燃料的定义、奖励机制、生命周期评价(LCA)指南等均未落实,削弱实施可行性。—— 轨迹过于陡峭:温室气体燃料强度(GFI)下降路径限制了“直接减排”激励,反而可能催生“付费合规”依赖。——过渡燃料被边缘化:LNG与生物燃料等在初期的角色受限,不利于近期减排与投资布局。2025年9月,以挪威船王John Fredriksen旗下的Frontline、希腊船王George Economou旗下的TMS集团和Evangelos Marinakis旗下的Capital Maritime,以及Angelicoussis集团和沙特Bahri为首的大型油轮与散货船东联盟警告称:我们认为必须对净零排放框架进行关键修订,包括制定符合现实的实施路径⋯⋯之后方能考虑通过该框架。与此同时,反对阵营还在不断扩大,希腊Dynacom、Dynagas、Centrofin、GasLog,以及韩国Hanwha Shipping、加拿大Seapeak和Stolt Tankers等公司也陆续加入其中。据悉,这些联署船东合计掌控超过1200艘船舶、1.5亿载重吨运力。
03  可能的结果?
结果一:IMO“净零框架”通过,美国兑现反制措施,航运业减碳进入“双轨机制”。结果二:IMO“净零框架”暂时搁浅,全球航运业减碳机制向“碎片化”方向转变,各区域和各国家主体加速“各自为政”。结果三:折中方案,IMO“净零框架”文本通过,但其中“关键细则“延后”,短期不确定性延长。总而言之,全球航运业低碳发展势不可挡,但难免遭遇坎坷挫折!
转自微信公众号:氢能产业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