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相关资讯

在这里看看发生的新鲜事

NEWS

伍德麦肯兹:氢能至关重要 西方逆风 领导权转向中国

返回

伍德麦肯兹最新报告: 全球将升温2.6°C, CCUS、氢能、生物能源至关重要

全球电力需求激增使2050年净零目标遥不可及, 世界正朝着2.6°C升温方向发展

报告核心内容

来自伦敦、休斯顿、新加坡的消息,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最新发布《2025-2026年能源转型展望》报告,给出了一个不太乐观的判断:

人工智能引发的电力需求暴增, 加上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 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基本没戏了。按现在的趋势, 全球气温会上升2.6°C。

要把升温控制在2°C以内?那就得在2025到2060年间,每年砸下4.3万亿美元, 并在2060年前后达到净零排放。

换句话说,能源行业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得从现在的2.5%涨到3.35%——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份又名为《超级智能时代的能源演进》的报告分析了四种可能的发展路径:

伍德麦肯兹基础情景(2.6度)

国家承诺情景(2度)

2050年净零情景(1.5度)

延迟转型情景(3.1度)

111111111111111111111.jpg

几个关键发现:

目标?基本会落空了。很少有国家能完成2030年的减排目标, G7那几个主要国家更是一个都够呛。

投资缺口巨大。如果现在开始大幅增加投资, 2060年左右实现全球净零、把升温限制在2°C还有点希望。

钱从哪来?能源行业的资本支出得从GDP的2.5%涨到3.35%。

排放曲线不太妙。基础情景下,排放量还在小幅上升, 2028年见顶后才开始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这个速度明显不够快。

可再生能源会井喷。风电光伏这些可变可再生能源,会从现在占发电量的20%飙到2050年的60%。其中:

太阳能到2030年会翻倍

2033年超过天然气

2034年超过煤炭

电池储能和核电得撑起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网

石油需求峰值推后了。原本预计2030年,现在看要到2032年。主要是欧美电动车卖得不如预期, 石化产品需求还在涨。

天然气需求反而涨了。AI数据中心耗电太猛, 所有情景下天然气需求都在增长,到2050年比之前预测多了1800亿立方米。

专家怎么说

伍德麦肯兹情景和技术部门负责人Prakash Sharma表示:

"能源系统现在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脆弱。AI和电气化带来的电力需求暴增,让本来就很有挑战性的脱碳目标变得更加艰巨——现在要考虑的不只是雄心壮志, 还有规模、系统整合、钱从哪来、地缘政治这些现实问题。

"过去十年,太阳能和风能在全球发电量中的占比从5%涨到20%,这个势头还会继续。但问题是, 从简单地多建几个发电站,到真正实现深度脱碳、建立有韧性的能源系统, 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西方转型遇阻,中国拿下气候领导权

没有哪个主要经济体能实现2030年目标。按伍德麦肯兹的国家承诺情景,要到2060年以后才能实现净零——比科学家认为必要的2050年晚了一大截。

Sharma说: 气候领导权正在易主。美国继续押宝化石燃料, 还推着盟友买它的液化天然气; 而中国呢,通过电动车和太阳能的主导地位,加上激进的可再生能源部署,正在抢占低碳领导地位。

当然,还是欧洲的净零雄心最强, 把清洁技术当作经济和能源安全的核心。只是欧洲国家太多,一致动作还不够快。

"虽然快速转型在短期内看着花钱更多, 但拖延的话,长期的气候适应成本会飙升。未来十年是关键,决定了我们能不能通过大幅增加投资来实现有意义的脱碳。"

各大经济体需要投多少钱

美国面临的投资压力最大。要实现净零,美国得把年度气候转型支出增加76%——这个涨幅远超中国和欧洲。

到2040年,中国、欧洲和美国占全球资本支出的70%:

中国: 每年9130亿美元(基础情景)vs 1.177万亿美元(净零)- 要增加29%

欧洲: 每年4550亿美元 vs 6190亿美元 - 要增加36%

美国:每年3880亿美元 vs 6820亿美元 - 要增加76%

其他地区:缺口更大,亚太其他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转型支出得翻一倍还多

关键矿产:新的地缘政治战场

清洁技术离不开锂、镍、钴、铜和稀土。问题是供应链高度集中,中国掌控着锂和稀土的精炼环节,形成了新的地缘政治依赖。一辆纯电动车需要的关键矿产是燃油车的6倍(450公斤 vs 78公斤)。

Sharma说:"这种集中度让资源国有了新的话语权,而进口国拼命抢签承购协议、搞供应多元化、建库存。关键矿产已经变成新的战略战场:谁能拿到、能以什么价格拿到,不仅决定技术成本,还决定新能源格局中的权力分配。资源民族主义正在从化石燃料转向关键矿产。"

AI革命给电网带来巨大压力

AI热潮正在制造前所未有的电力需求:

2025年数据中心耗电700太瓦时(已经超过电动车)

到2030年可能翻倍

这波需求可能引发电力危机和电价飙升

同时还会拖累2030年清洁电力目标的实现

不过话说回来, AI本身也可能加速技术突破, 优化能源系统。

电力将成为主导能源

在净零情景下, 电力需求会从今天占最终能源消费的五分之一, 扩大到2050年的一半以上:

风电光伏这些可变可再生能源会从现在占发电量的20%涨到2050年的60%

光伏到2030年翻倍,2034年超过煤电

但由于电网稳定性和储能限制,可变可再生能源的实际上限在我们的情景中大约是68%

可调度的化石燃料还得留着; 煤炭继续给发展中国家供电,天然气发电在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应付不来大规模新负荷时提供关键备份

石油天然气的"漫长告别"

基础情景下,石油需求峰值从2030年推到了2032年,反映了道路交通和石化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

天然气保持着过渡燃料的地位,尤其是在那些必须替代煤炭的地方。

这种持续性源于结构性惯性和能源安全考虑,但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电动车成本不断创新低,加速变革的因素也在累积。

CCUS、氢能和先进生物能源填补关键空白

这些先进技术正在成为难减排行业的关键手段,比如重工业、长途运输和现有化石燃料基础设施。虽然面临规模、成本和资金障碍, 但在电气化不足的领域, 这些技术对实现全面脱碳至关重要。

在净零路径中, 这些技术能贡献总减排量的20%到30%——这是渐进式进步和全面脱碳之间的关键差异。

能源生态系统的互联性

报告最后指出, 能源转型正在进入一个更成熟、也经过更多压力测试的阶段,面临规模、系统整合、资金分配和地缘政治的艰难权衡。

Sharma说: 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把能源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因为电气化、灵活性和脱碳正在把原本独立的市场连接起来。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不能再各自为政: 电动车普及改变电力需求模式,天然气短缺影响发电和供暖,对输电线路、管道和储能等共享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影响多个行业。

"一种燃料的地缘政治冲击或资源限制会波及其他燃料,而氢能、CCUS和生物燃料等技术依赖廉价可再生能源和共同基础设施。如果把各种能源载体当成独立市场来看,就会错过定义这场转型的协同效应和潜在风险。"

这份报告发布之际, 各国正在为COP30准备新的国家自主贡献, 目前全球近一半的排放已被2035年气候承诺覆盖。

关于伍德麦肯兹能源转型展望分析

伍德麦肯兹的能源转型展望报告描绘了四种不同雄心水平的能源转型路径,包括新兴技术的作用和投资机会,对各国实现已宣布的净零承诺所需条件,以及地球可能面临的结果的独立评估。

情景定义:

基础情景-伍德麦肯兹在所有商品和技术业务部门的基础情景观点——我们认为最可能出现的中心结果,对应2.6°C升温轨迹

国家承诺情景-伍德麦肯兹关于各国承诺如何落实的情景。2°C轨迹,符合巴黎协定的温控上限目标

2050年净零情景-伍德麦肯兹关于未来35年1.5°C世界可能如何演变的情景。碳排放与2015年巴黎协定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一致

延迟转型情景-假设由于地缘政治和对新技术政策支持减弱,全球脱碳努力推迟五年,导致3.1°C升温轨迹

转自微信公众号:铂道